新华网 正文
炎炎夏日 古代文艺青年这样熏香!
2017-07-21 09:33:26 来源: 新华网
关注新华网
微博
Qzone
评论
图集

    炎炎夏日,用上一点气味清新的香水,不仅可以缓解暑热,也可以消除疲乏。喷着各种香调的香水穿梭于城市中的我们,不免会产生一种香水是“摩登时代”产物的错觉。然而,你知道吗?要说套路深,咱可比不上古人!在古代,中国人就已建立起了非常发达与复杂、精致的熏香体系哦!

    想象在夏日的庭院中,月华沐地,翠柏投荫,小铜香炉里不断升起柏子的香气,架在泥炉上的石锅内煮着山药,是不是别有一番风雅情致?一起看看古代文艺青年是如何焚香用香的吧!这样的“套路”,你值得拥有!

    体香“铁杆粉”——把芳香物当饮料喝

    《诗经·溱洧》有云:“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勺药。”从先秦时代开始,男男女女就将自然赋予的花草采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,晒干了制成香囊送给心仪之人。屈原《离骚》诗中称: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”意思是将江离芷草披在肩上,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,也体现了战国时流行的一种插戴香草风俗。

    香囊,又叫“容臭”,这里的“臭”念xiù。容臭好闻,居家可以悬挂,在古人的卧室帷帐里都会悬挂香囊。东汉末叙事长诗《孔雀东南飞》中的“红罗复斗帐,四角垂香囊”一语,说的就是这类用香风俗。

    在古代,比较讲究的人都会随身佩戴香囊。因为香囊是古人佩戴之物,故还有“佩帏”的别称。先秦时人们佩戴香囊已很流行,对未成年时还有用香要求。据《礼记·内则》,“男女未冠笄者,鸡初鸣,咸盥、漱、栉、縰、拂髦,总角,衿缨,皆佩容臭。”

    为什么见长辈要佩戴香囊?避免身上有异味,冒犯长辈。可见,古人用香并非仅仅为了好闻,而是上升到了文明礼貌的高度。

    古人为了香体,除了佩戴香囊,还有直接食用香品的现象,将芳香物调入日常饮食中。屈原《九歌·东皇太一》便称:“蕙肴蒸兮兰藉,奠桂酒兮椒浆。”蕙草、兰叶、桂皮、椒叶这四种芳香物,或拌食,或泡酒喝,或做成饮料饮用。

    这种“食香”之俗在古代曾长期存在。如在唐宋宫廷中,嫔妃间便流行食用杏仁、饮用杏露,为的就是体香。以体香出名的唐玄宗宠妃杨玉环,生前不只常佩香囊,常洗香汤,也爱食芳香果实。

    有钱就是这么任性——把香涂在墙上!

    为了保持美人闺房的空气芬芳,古代君王甚至不惜以昂贵的香料涂墙。《九歌·湘夫人》中,湘君就用各式各样的香木、香草盖起一座华堂,等待湘夫人的到来,这华堂的墙壁,就是由花椒子和泥涂抹而成。

    到了汉代,未央宫有一座著名的宫殿,名“椒房殿”,是皇后的住所。红泥椒殿缀珠珰,帐蹙金龙窣地长。这宠爱,大可媲美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

    南朝的亡国皇帝自是更甚一筹,对于美人张丽华无所不用其极,建起了临春、结绮、望仙三座香阁,材质大多为沉香木与檀香木等名贵香材,据说微风拂来,这香味久久不散。

    两汉时,“熏香”也开始在贵族中流行开来。所谓“熏香”,就是把衣物放在燃烧香料的炉子上熏烤,使香气散发出来,沾到衣物上。这种专用炉子叫作“熏炉”或“香炉”。为了防止衣服被烧到,外面会罩上一个罩子,这个罩子古人称之为“熏笼”。

    当然,熏香并非只熏衣服,还熏被子、熏房间。宋李石《乌夜啼》词中所谓“绣香熏被梅烟润,枕簟碧纱厨”,描述的就是熏被的情形。

    到唐宋时,香品的品种越发丰富,如香粉、香丸、香饼、香膏等合成香品都已在民间使用,有的专门用来香体,有的专门用于香口(去除口臭),有的专门用于改善空气质量。与此同时,香品的消费方式也变得简单,如有一种“印香”,使用起来相当方便,与现代的蚊香使用方式很相似,不必用专业的熏炉来焚烧,放入香盘中点燃后可顺序燃尽。

    低调奢华真文艺——宋代文青品香有讲究

    经过汉唐的发展,到了宋代,海外香料的进口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,制香业也发达到后人难以想象的水平。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《烧香诗》,讲述一次焚香的亲历:

    诗人自炷古龙涎,但令有香不见烟。素馨欲开茉莉拆,低处龙麝和沉檀。

    像当时的所有士大夫一样,杨万里把焚香当作最高雅的审美享受,对于“香道”也很娴熟,因此,他亲手在炉中焚炷了一枚“古龙涎”香饼。

    所谓“古龙涎”,在宋代,实际是各类高档人工合成香料的一个通称。“素馨欲开茉莉拆,低处龙麝和沉檀”,恰恰写出了宋代上等合成香料的原料之奢侈,更写出了这些香料在香气层次上的丰富——素馨花构成了香芬的前调,中调是茉莉花香,尾调则以天然沉香、檀香为主打,但混和有少量龙脑、麝香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背景下,真正液态的香熏料——香水应运而生。现代制作香水的工艺“蒸馏法”,在宋朝的广州地区已出现,所制造出来的“蔷薇露”颇受时人喜爱。但这种蔷薇露并不是用蔷薇花制造出来的,而是用茉莉花。

    宋朝时,中国市场上的进口香水并不是法国货最优,而是大食国的蔷薇露。大食国在今阿拉伯地区,当地生产的香料、香水在当时都是世界顶级的,香气弥久不息。由于进口香水太贵,当时的广州商人想到了自制香水。《铁围山丛谈》记载:“至五羊效外国造香,则不能得蔷薇,第取素馨茉莉花为之,亦足袭人鼻观。”

    《宋史·蔡卞传》中,有这么一个使用香水细节:蔡卞是奸相蔡京的弟弟,但蔡卞与蔡京完全不同,是名清廉的好官。当年,蔡卞来到进口货很多的广州时一无所取,可谓两袖清风。后来他迁调越州,外商不好直接送他东西,便把蔷薇露洒在衣服上送他。从这个细节上可知,当时的进口香水很贵。宋诗人杨万里也认为蔷薇水是“洋货”,其在《和张功父送黄蔷薇并酒之韵》诗中称:“海外蔷薇水,中州未得方。”

    到明清时,贵族女性使用进口香水已较为普遍。如当时的明朝后宫女性,在洗澡后流行用“古剌水”擦身,“古剌水”就是蔷薇露。

    为什么古人爱消费香品?这应该与古人信奉的“香气养性”观念有关。这种观念一直到明朝都有市场,明王象晋即持此观点,他在《群芳谱》中称,香气“能疗人心疾,不独调粉为妇人面饰而已”。

+1
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 庞雪汀
新闻评论
    加载更多
    暑假遇高温 沪儿科医院就诊量走高
    暑假遇高温 沪儿科医院就诊量走高
    花样游泳——集体自由自选预赛:中国队晋级决赛
    花样游泳——集体自由自选预赛:中国队晋级决赛
    西藏8名先天性疾病患儿在北京接受治疗
    西藏8名先天性疾病患儿在北京接受治疗
    “天窗”
    “天窗”
    
   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31121356234